身為電影系的學生,網誌上一直不提到電影實在說不過去,這次來貼貼過去曾經交的報告好了。
  這文章已經過小幅度修改,現在看來還是一篇混得不錯的報告 哈

 


電影,不需要換幕的戲劇

  比較電影和戲劇,兩者都是演出來的,觀眾都看的到演員的演出,但很明確地,它們是不同的藝術形式。下面是電影和戲劇的比較。

一、起源:

  西方的戲劇起源於古希臘悲劇,中國戲劇的根源則是漢代的巫術儀式,但是到宋代的南戲的發展才有完備的戲劇文本創作。

  電影起源於在1894年美國艾迪生推出的西洋鏡和1895年法國盧米埃兄弟的「電影攝影機」。

二、幕與場:

  在編劇上,戲劇是「幕」,戲劇是一幕一幕的,必須運用降幕的時候來更換一幕戲的時間和場景,觀眾必須在幕降下和幕升起之間等待換場。

  電影是「場」,電影是一場一場的,電影是使用剪接來更換一場戲的時間和場景,觀眾不必等待升降幕的時間,這比戲劇方便的多。

三、螢幕和舞台:

  戲劇中的場景必須由舞台上道具或是佈景來呈現。

  電影中的場景可以是電影院外頭的實景,也可以是製片廠中搭出來的場景,還可以是小的模型,場景的功能只是給觀眾知道故事在哪裡發生,電影運用攝影的方式,將故事的場景表達出來就好,甚至例如在《大國民》中的合成技巧和疊印技巧呈現的仙納杜外景和肯恩競選演說的場景,也是另一種選擇,時至今日,更可以運用電腦科技來製造場景。因為不侷限於舞台,電影的選擇較多。

四、攝影機和觀眾席:

  戲劇中,觀眾席看到的舞台上的表演者就是那麼大,永遠就是那個角度看到演員,沒有變化。另外戲劇也不需要底片、濾鏡和鏡片。沒有焦點的問題,整個舞台都是清楚的,沒有可以用鏡頭焦距來模糊或是強調事物的方法。

  電影觀眾可以因為大遠景、中景或是特寫,表演者可以大可以小。電影《大國民》中,有一幕是在查爾斯的母親肯恩太太和柴契爾在簽合約時,在畫面中渺小的小查爾斯是沒有力量的小孩,他的未來只能由畫面中相對較大的肯恩太太和柴契爾做決定。而影片一開始手上握著的一個小小的水晶球,使用特寫可以讓觀眾看的更清楚,戲劇上無法用這種方式表現,通常必須是用演員的台詞來表達,例如老王說:「好漂亮的水晶球喔!」電影的攝影機的角度可以調,畫面中的人物可以以不同的仰角、水平角度或著俯角來表現,此種方式更加多元,例如《大國民》中,攝影機利用許多仰角拍的畫面使得肯恩看來權力很大、很有威嚴的樣子。電影需要底片,濾鏡可以修改畫面中的形狀、色彩和光影,鏡頭鏡片可以有不扭曲的標準鏡頭、廣角鏡頭或是望遠鏡頭。鏡頭中的焦點使背景、中景、前景的清楚模糊變化也可以用來強調某些事物。

五、場面調度:

  戲劇中場面調度是指控至舞臺上的所有元素。燈光,戲劇中舞台中的風光風格相當的重要,燈光的熄滅、燈光打在哪裡、用什麼顏色的燈光?都有其用意。色彩方面,戲劇不像早期黑白的電影,可以有彩色的視覺元素。

  電影的場面調度是指攝影機畫面中的所有的視覺元素。燈光,燈光的風格可以對一部影片有很大的影響。例如:《大國民》中,記者們在放映室的小屋中討論的那一場,因為打光的氣氛,背光人物剪影浮漾於起伏的燈影中,造成驚人的燈光效果。另外,燈光對比最強的地方通常是最容易讓觀眾第一個注意的地方。電影的導演常以此用來引導觀眾的視線落在影片畫面中觀眾最應該注意到的地方。早期的黑白片無法表現出色彩,有的片子使用人工的方式在膠片上彩色,才表現出彩色的效果。後來彩色的膠片出現後,電影才有機會在場面調度的應用上表現出色彩效果,例如紅色可能代表危險、刺激。而《大國民》就是部黑白片,無法表現出色彩,僅能用燈光來顯現黑白灰的影像。電影中可以有所謂大特寫或是大遠景,可以顯現出某些特殊意義。但是,戲劇中的舞台就那麼大,很難表現出大遠景的構圖,而觀眾也不可能近距離的去看演員的表情或著演員手上的東西,之前提過,此時就需要用演員的台詞來表現。

六、運動:

  戲劇中運動是指演員走動的位置,因為舞台不會變動,觀眾席也不會變動,當然觀眾視線就不會變動。除非演員自己的表演,不然不會有快動作,慢動作或是凝鏡的效果。就算是故意表演,相信從空中落地的慢動作也很難製造吧。

  電影中的運動除了演員的走動之外,攝影機也可以運動,例如《大國民》中,記者湯普森去訪問蘇珊時,攝影機介紹了時間和地點的方式就是將攝影機移動,從蘇珊的海報照片往上升到建築物的屋頂,穿過霓虹燈牌,接著倚靠在天窗上。電影中攝影機的移動也是觀眾視線的移動,換句話說,觀眾的視線跟著攝影機移動,攝影機就是有這樣可以引導觀眾的視線的功效。另外,電影中還可以運用剪接的方式造成凝鏡、快動作和慢動作的效果,就算是從空中落地的動作也可以變慢,在電影中以此常用來強化某種動作,時至今日,甚至運用特效去拍出子彈停住的畫面都不是件難事了。後來有種利用觀眾席座椅震動增加觀眾震動感覺的影片,讓觀眾除了視覺和聽覺之外又有其他知覺的效果,這也算是另一種運動吧。

七、聲音:

  在戲劇舞台上,聲音當然最重要的是演員的對白。演員的對白除了是劇情對話上的需要之外,也會技巧上的告訴觀眾內心話或是像之前提過的說出手上握著的東西。當然也可以有一些其他的音效。演員在戲劇是多是表演當場自己將對話說出來,當然也有的是對嘴的,筆者在小時候就曾經參過對嘴的小型話劇演出。

  早期的電影沒有聲音,後來才有有聲電影出現,電影上的聲音包括背景音樂、人聲旁白、音效和無聲。這些在戲劇舞台上也可以表現的出來,可是電影和戲劇的功效不一樣。電影中的心裡話不會由演員口中說出,會由旁白或是字幕來表現。演員也不須經由對白告訴觀眾手中有什麼,因為特寫畫面會說明一切。《大國民》一開始手中的小水晶球不需要從肯恩的口中或是旁白說出來即是一例。

八、表演:

  戲劇中的演員表演是非常重要的,觀眾距離演員有一定的距離,所以演員的動作必須夠大、夠誇張才能使觀眾看的清楚。另外,演員的全身都會在觀眾面前呈現,演員可說是「從頭到腳」都要演。而且戲劇是演現場的,如果有忘詞或是忘記走位等就無法重來。換幕時有時還必須更換戲服。不過在戲劇中,演員可以和觀眾產生較大的互動,筆者經欣賞過演員從舞台上下到舞台下和觀眾互動的戲,這所帶來的驚奇比電影更強,因為電影螢幕中的人不會走出來。不過,後來有種可以帶著特殊眼鏡觀看的立體電影,那又是不同的東西了。

  電影中,因為有中景、特寫等鏡頭,演員不需要誇大地表演,也不用怕忘詞,因為失敗還可以重來,攝影機也可能只拍到演員的部份而不是全身,所以只需要表演在鏡頭中的部份就好了。演員也不需要匆匆忙忙在場與場之間換衣服。電影攝影機和剪接的運用替代了戲劇舞台上的許多東西。

  總之,電影和戲劇的確有很多地方很不一樣,但是也有相似的地方。當然,係具也有一些電影無法有的特殊之處,只是這就稍微偏離主題,在此就不再討論。

某種意義上來說,電影可以說是不用換幕的戲劇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winston277 的頭像
    winston277

    TRAIN爺爺的blog

    winston27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