趁著兩天連假,來拜訪一下好久不見的虎尾糖廠小火車。幾乎每次出遠門都搭火車的我,這次難得選擇了客運。
為了拍攝早晨的糖鐵風景,我選擇前一天晚上就南下,特地搭了晚班從台北發車的客運(因為九點多沒有南下的火車班次了),當然高鐵是一項選擇,不過客運比較便宜。
因為沒有訂票,所以抱持著姑且一試的心情,萬一沒有座位就只能打道回府了。好在晚上九點半從台北出發的客運乘客不多,後來順利買到票了。
上了車才發現車上不到十個人,沿途路許幾個上客站也只有零零星星幾名乘客,乘坐率不到五成。
原本想在客運上睡一覺的,但可能是因為太興奮的關係,加上車子搖搖晃晃的,所以一直沒有入睡,只能有一搭沒一搭地看著車上播放的電影,或是欣賞著高速公路旁的點點燈火。
我在午夜十二點多來到虎尾小鎮,好在客運下客站旁就有旅社,所以不愁沒地方休息。
即使是超過十二點入住,還是被收了一晚的住宿費用。這一夜,睡得並不好。
一早將房間鑰匙交給櫃檯後,便找地方吃早餐,接著虎尾市區的平交道走去。看柵的人看到我拿著相機,便知道我是來拍火車的,告訴我第一班車約在08:05~08:10會出發,和往年差不多。
看柵的人表示,前兩班車會在八點過後拉著空車出發,然後載著前一晚留在裝車場的重車回來。回來後,中午之前會再拉著空車出發,接下來的火車運行時間,就要看裝車場裝甘蔗的進度了。
在市區拍攝完第一班小火車後,我沿著鐵軌步行,打算要一路走到鐵路路線終點。
從虎尾市區到畜殖場這一段路幾年前走過,舊地重遊,景色變化不大,我在高鐵橋旁等待回程的重車通過,是我這是旅行中很滿意的作品。
大約是中午,我來到了畜殖場旁的平交道,在平交道旁有一個小小工房,我先向裡頭的工作人員打過招呼,順便打聽下班車的時間。工作人員說著道地的台語,我大概只聽得懂五到六成。
聊天的時候,工作人員原本以為我是從日本來拍火車的。她說像我一樣沿著鐵軌走的台灣人不多,會這樣追火車的人大多是日本人,他們大多數因為不知道公路的路線,所以才乾脆沿著鐵軌走,這樣一來就不會迷路。台灣人大多數都是騎著機車或是開車在追火車,因為糖鐵速度不快,所以可以「跟拍」。(所謂「跟拍」,就是幫火車拍完照後,馬上乘著交通工具追過火車,趕到下個點再繼續拍同一班列車的意思)
據工作人員表示,有兩班車即將要在畜殖場前交會,這難得的機會當然不能錯過,所以選擇在這裡等車子來拍照。因為沒有時刻表的關係,這一等就是二十分鐘,真的要很有耐心。
曾經看過有鐵道迷分享過去國外拍照時,等上幾個鐘頭的故事,我想這二十分鐘也不過只是小巫見大巫了。
我在這裡遇到國內騎車機車的同好,以及開著白色轎車的西方臉孔,糖鐵的魅力真的很大。
交會完後,我特地回到工房向工作人員道謝,接著繼續行程。當天太陽很大,雖然是冬天,但天氣有些熱。我沿著鐵軌走過廣闊的田地,鄉下的田園景色比起台北來說視野寬廣多了,走一趟糖鐵,連身心都寬廣了起來呢!
又來到下個平交道了,看守平交道的工人正在打著小盹,我向他打過招呼後,便獨自在平交道邊小小工房旁的陰影下休息。
本來想要走到附近的村落找店家吃午餐的,但一來懶得走,二來又不想因為午餐而錯過小火車(走到附近的村落大約要半小時),所以便從背包內拿出事前準備的麵包來當午餐吃。
遠方再度傳來汽笛聲,又準備要拍照了。
畜殖場後面這段路是以前沒有走過的,我在下個平交道遇到另外一位看守平交道的工人,他遠遠看著我走過來,原本也以為我是日本人,真是有趣。
聊天時得知日本人大多數都是從虎尾市區走到鐵路終點,然後再沿著鐵軌走回市區,一日來回。我查過資料,單程十三公里多,來回要二十六、七公里,真的很佩服他們的毅力。(我只打算走單程)
除此之外,聊天時也得知以前糖鐵小火車的駕駛常常「飆車」,所以行駛速度比現在快,後來因為常常出軌,所以現在才有「限速」行駛。火車只要出軌,便要加班處裡,後來駕駛也因為出軌出怕了,所以現在都不敢「飆車」了。
他還告訴我今天是九號裝車場今年的最後一個工作日,因為九號附近的甘蔗田都採收完了。明天是十一號裝車場的開工日,今天的火車會開始將空車放置於十一號裝車場。過了這天,就要將人力放在十到十三號裝車場去了。
此外,他還表示今天是平日所以來拍火車的人不多,假日人很多,寒假後有很多學生也會騎著機車來拍,看來追糖鐵的運動風氣相當興盛。他還表示,糖鐵因為只有冬天到春天這段期間開工,所以大半年的時間都在休息,如果可以在製糖期結束到隔年開工前這段期間對外開放觀光,應該會是不錯的選擇。
不過說實在,這裡還真沒什麼「景點」可以吸引觀光客,只有一大片田地。如果只是體驗搭小火車,台灣又很多糖廠都有,也不一定要來到這裡。
反過來看,這裡可說是台灣碩果僅存的台糖鐵道。(其它觀光路線大多數因為法規的關係,被稱作「遊樂設施」,虎尾出發的這條這裡才是真港的「鐵道」)台糖其它的觀光路線都很短,這裡的路線十三公里長,如果真的開放,應該坐起來很過癮。
後面的景色越來越開闊,卡車、原野、小火車的車場,粗曠的風景是屬於上個世紀的鐵道風景。我在這裡,彷彿也聞到了甜甜的味道。
後來為趕路的關係,加上穿了不大適合趕路的鞋子,所以腳上磨出了水泡,最後趕上了一班一天只有一個班次的公車回到虎尾市區。因為趕路錯過的風景,只好下次再來。
我回到市區拍攝了最後一班回到糖廠的重車,結束了這次的行程。
數了一下,今天糖廠出了六班車,比起網路上查到資訊還多呢!算是賺到了吧(網路上大多數都寫一天四到五班)。
因為怕玩得太累,所以原本排了兩天的行程,但十三公里其實沒有很長,一天就走完了。第二天的行程就留給和糖鐵也很有關係的西螺了。
原本想體驗一下虎尾夜市的,看看這個地方的夜色,但卻因為腳實在太痛而作罷。
去西螺的公車班次不少,第二天我選擇搭車來到西螺吃早餐,是網路上有人介紹的油蔥粿,味道有點甜不大合我胃口。
問了一下年輕的老闆,想走訪一下附近糖鐵的路線,但他已經不知道以前西螺大橋上也有糖鐵小火車在開了。糖鐵在西螺也找不大到蹤跡了,唯一的遺跡就是大名鼎鼎的西螺大橋了吧。
現在已經比較少人知道西螺大橋以前是座鐵公路橋了,因為橋上的鐵道早在民國六十八年就拆除了啊。(資料來源:維基百科)如今橋的旁邊還留有以前軍營的遺跡,大概是以前用來守橋的據點吧。本來想走到橋的另一邊去看看的,不過因為橋上空間過小,加上車流量多,所以作罷。
比起西螺大橋,西螺這個小鎮本身就有許多古房子,相當吸引人,最讓我喜歡的就是傾圮的西螺戲院了。
西螺戲院沒什麼整修,大門沒有鎖,大概可以隨意參觀吧。走進一看,戲院的一、二樓都設有座位,形成一間不小的影廳。破爛的木椅成排,很是壯觀。陽光從殘破的屋頂灑落,照在牆上的光影與破洞的布幕映襯。
我在寂靜的廢墟裡想像著當年人聲鼎沸的盛況,成排觀眾的熱鬧場面,如今大概只能存在於老西螺人回憶中了。
這次的旅途告一段落,糖鐵和西螺的魅力還是吸引著我,值得再度來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