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1927年,《爵士歌手》上映,宣告有聲片的時代的來臨。

  在默片的黃金時代,曾經造就不少巨星,當時好萊塢拍片現場熱鬧非凡。白天演員走位時可以聽見隔壁棚的吵架聲,四處敲鑼打鼓,好不熱鬧;晚上狂歡、酒精、毒品與性愛,似乎是一場不會停下的宴席。

  影片開頭的一場派對場景,彷彿是再現了義大利導演費里尼(Federico Fellini)的嘉年華。這一整個片段,其實正是導演功力所在!要知道電影主要角色出場時,必需讓觀眾清楚知道人物性格外貌,要聚焦在人物本身。派對人物眾多,場景混亂,但流暢的攝影機運動,使觀眾可以跟著鏡頭,一一找到主要角色的開場,這本身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這份喧鬧,對比著有聲片時代來臨,片廠內寂靜無聲,彷彿連一根針掉落都聽得見的場景。演員走位的感覺不在於戲劇本身,在於收音的方便。這不僅是默片巨星殞落,連帶著拍片喧鬧的歡樂時光,都一一逝去。

  失去人氣的巨星沒有片約,在生命中迷失了自己,最後舉槍自盡。觀眾現實的選擇,喜歡甜蜜或具有磁性的嗓音。

  時代的演進使拍攝技術不斷更新,電影《萬花嬉春》曾告訴觀眾好萊塢是如何從默片來到有聲電影。從《火車進站》到《月球之旅》,從《2001太空漫遊》到《阿凡達》,電影技術不斷創新。電影院一直都在,即使電影不斷地演變,但不管是哪個時期,總有一段值得緬懷的過去。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winston277 的頭像
    winston277

    TRAIN爺爺的blog

    winston27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